文本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1◆两会:2022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作家纷纷发声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建议,从战略上、发展上、对外传播中激发网络文学IP生产力,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出海扶持力度。
作家、阅读推广人朱永新表示,自己已连续20年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今年将继续这一建议,他同时提出提倡阅读公平和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作家迟子建建议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她表示,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的光辉一页,纪念馆的设立有利于系统研究抗战历史,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作家潘向黎建议完善对于“剧本杀”的管理规范,建立适合其内容的版权保护机制,引导该领域市场健康发展。作家蒋胜男建议确定网络文艺为专门文艺类别,完善中国文艺发展格局。
2◆热播:从文学到影视:中国作协举办《人世间》主题座谈会
3月1日晚,由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驾马车”联合推出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及爱奇艺迎来大结局。剧集开播以来,创下央视近5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爱奇艺平台热度破9800,豆瓣评分8.1。电视剧的热播成为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精品好剧的又一成功案例。

为深入探讨总结文学影视改编的经验,中国作家协会于2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 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在致辞中表示,《人世间》的热播,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从文学到影视,这不仅是在描述一个过程,更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
3◆数据:全国人均拥有图书7.76册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公报》第十一部分集中呈现了我国图书出版及国民阅读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7个,总流通72898万人次;文化馆3317个;全国人均图书拥有量为7.76册(张)。对比去年,数据有所增长。
4◆新书:《乌江引》北京、广州两地同步首发:再现长征情报破译传奇
3月1日下午,“密码破译中的青春长征——《乌江引》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广州两地同步举行,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人民文学》杂志社2022年第3期同步刊发。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高度肯定了《乌江引》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高度评价《乌江引》:“有战火,有烟火;有知识,有见识;有品格,有性格;有道义,有情义;有正气,有朝气。”接下来,《乌江引》还将举行系列作品分析、读者推广活动,以及新书分享会、新书研讨会、乌江行专题活动等。
5◆新展:广州美院海南学子五代同堂:琼粤美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月1日上午,《同源异彩——首届广州美院海南校友美术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展出108幅国、油、版、雕作品,将持续至3月20日。

据悉,本次展览是广州美院校友会海南分会成立后,首次以省级的整体面貌回母校进行展览。本次展览的作者从建校初期的前辈到初出茅庐的艺坛新秀,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广美海南学子五代同堂、文脉清晰,为研究广州美院海南校友美术创作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外,奈良美智大型个展于2022年3月5日至9月4日登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此次展览不仅是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也是他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回顾巡展。 展览呈现70多件重要绘画、雕塑、陶瓷、装置,以及700多幅纸上作品,包含大量未曾展出的手稿,全面回顾艺术家跨越37年的多产艺术生涯。
6◆颁奖: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揭晓
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共有17篇优秀作品从近3万篇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组委会收到全国来稿近3万篇。最终评奖结果是特等奖空缺,产生长篇小说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中短篇小说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说:“科幻是一个充满青春与生命力的文学题材,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科幻作品对青少年读者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影响。目前国内科幻的发展在整体上还与时代的需求相差甚远,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科幻题材影视剧有望迎来新一轮热潮。年初,伴随着《开端》《一闪一闪亮星星》等科幻题材剧的热播,该类剧集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将有《三体》《球状闪电》《火星孤儿》《寒梅工程2021》《超时空大玩家》《守望苍穹》《镜像追踪》等十余部科幻题材剧集待播。
7◆逛展:德化白瓷何以被称“中国白”?“德化之美”展亮相羊城镇海楼
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开幕。展览展出的134件(套)展品,是从广州博物馆馆藏的近300件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中精选而出,向观众诠释德化白瓷何以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

8◆遗作:波伏娃生前未公开的小说遗作中文版推出
波伏娃在发表《第二性》之后的第五年开始写作小说《形影不离》,故事以少女时期和扎扎的关系为原型,书写了两个女孩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成长经历。有趣的是,萨特在阅读《形影不离》后,认为这部作品“没有出版的必要性,读者也不会感兴趣”。
在回忆录中,波伏瓦同意了萨特的评价,这部作品被束之高阁,波伏瓦甚至都没有为它取名,直到2020年后才在法国面世,这也是这部小说在中国首次出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