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柜网 - 图书柜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书店营销 | 图书视点 | 图书资讯 | 文化人物 | 新书榜单 | 新闻透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图书视点 > 泉州市图书馆温陵讲坛开讲,厦大教授张曦受邀与市民朋友分享《文物里的中国精神》
L.biz | 商业搜索

泉州市图书馆温陵讲坛开讲,厦大教授张曦受邀与市民朋友分享《文物里的中国精神》

信息来源:b-k.com.cn   时间: 2025-03-04  浏览次数:46

2025年2月22日,温陵讲坛《文物里的中国精神》主题讲座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举行。本次活动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泉州市图书馆与泉州府文庙文保所联合主办,特邀厦门大学哲学系张曦教授主讲,通过文物解读中华文明精神内核,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讲座以农耕文明中的"天人关系"思想流变为主线,揭示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形成脉络。张曦教授指出,商周时期,“天命”从神秘力量转向民心向背;汉代"天人感应"学说构建天道对君权的制约机制;至宋明理学则完成"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内化,形成"修身齐家"的实践路径。这一从敬畏天命到立足现世的思想转型,奠定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底色。

通过虎食人卣、大盂鼎、溪山行旅图等代表性文物,张教授阐释器物承载的哲学演进:商周青铜礼器彰显权力与信仰的共生,宋代山水画则体现"物我合一"的审美自觉。他强调,文物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文明面对危机时展现文化韧性的载体——五胡乱华时期的民族融合、佛教本土化进程中的思想创新,都在器物与观念的共振中催生新的文明突破。正如青铜器历经熔铸方显璀璨,中华文明通过不断吸收转化实现精神命脉的赓续。

在千年文庙场域中,讲座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场。当张教授以"此岸与彼岸"的哲学思辨作结时,现场听众在器物纹样与山水意境中,触摸到先人对"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永恒追问。这种"返古开新"的阐释路径,既彰显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更激活了文化认同的精神密码。

本次活动创新融合文物研究与哲学思辨,揭示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文化韧性。活动最后呼吁公众在凝视文物时,不仅要欣赏其艺术价值,更要感知其中跃动的精神血脉,让文化遗产成为滋养现代文明的精神源泉。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图书柜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