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云山书苑看书。
云山书苑的藏书约3000本,绝大多数都是黄国清出资购买。
厦门晚报讯(记者 颜梅丽)今年国庆假期,同安区新美街道新塘村一处名为云山书苑的公益图书室,吸引了不少孩子前去看书、学习、运动,成为村里及周边村庄孩子假期的热门“打卡地”。云山书苑由谁创办?因何而办?近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揭秘。
一楼是活动室二楼是图书室,运动读书两不误
云山书苑位于新美街道新塘村的一处民宅,一楼是活动室,有桌球和乒乓球运动器材可供使用;二楼是图书室,数千本书籍和期刊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架上供大家借阅,还配备了充足的桌椅。
新塘村的孩子黄玮棋正在图书室看书,他告诉记者,假期他经常和同学来这里看书、学习,他的同学是隔壁村的,距离图书室两三公里,也经常骑自行车过来。“这里安静、宽敞,很适合学习,而且门一直没锁,我们可以随时过来。”
记者了解到,云山书苑是由新塘村村民、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的教师黄国清自掏腰包创办的公益性图书室,于今年1月份正式对村民开放。黄国清介绍,云山书苑有门,但从不上锁,为的是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来这里看书学习。
黄国清平时都在学校工作,只有节假日才会回到新塘村。此前有人得知他在做公益,想免费在图书室安装一套监控,方便他日常管理,但他拒绝了。黄国清说;“不锁门,不装监控,但处处有文明标语,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唤起孩子们的文明自觉,激励他们共同维护图书室。”
一边对抗病魔,一边“公益长跑”
黄国清的私宅位于工业区和学校附近,易于出租。如果两层出租的话,一个月租金至少4000元以上,为何他愿意拿出抢手的地块来创办公益图书室?
谈及这个问题,黄国清指向了图书室一角一个制作于1988年的木制书箱,以及一张制作于1995年的书桌,这些都是黄国清的父亲早年特地请人制作的。在当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黄国清的父亲仍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几年前,黄国清就萌发了创办公益图书室的想法,希望将父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2017年,黄国清查出重症,经历了一场大手术,5年来,他一直乐观坚强地与病魔对抗。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仍将做公益的想法付诸实践,从去年开始,他亲自设计云山书苑的整体布局,自费购买书架、桌椅,并通过实体和线上书店精选图书。一些他不擅长的领域,如美术、音乐等,还邀请学校的专业老师帮忙选书。
黄国清非常喜欢文学创作,今年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他经常参加文学竞赛,获得的奖金常用于购置图书。今年他收到了一笔2万元的征文比赛奖金,大部分用于为云山书苑购置图书。
云山书苑的藏书约3000本,绝大多数都是黄国清出资购买。他说,这场“公益长跑”才刚出发,接下来他还会继续添置,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