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似乎一个夜晚过去,天空就密云积聚起来。干涸的长江中游迎来雨水,东北迎来降雪,华北的暖气已经开启,而更南方,夏天似乎刚刚过去。从最北方到最南方,一张地图的距离、30摄氏度甚至40摄氏度的温差,总是让人感到世界的广袤。或许你穿着T恤在开足冷气的书店里翻阅一本书,而你远方的朋友,可能在寒风中裹紧了厚重的外套,加快脚步往室内走去。这一期的刀锋图书奖榜单的入选图书,也是炙热与寒冷并存。在非虚构类推荐中,你会看到多雾的旧金山牵引起进步
的脚步;而在英国的小镇里,发掘出文学巨星的老编辑,诚实地面对衰老;在日本,一代年轻人的学术偶像上野千鹤子和年轻的作家用古典的方式展开了对话;还有中国北方的部落里,在森林深处的、离我们既近又远的人们依旧游荡在大地之上。而在虚构作品中,历史的隐痛藏在小小的、精致的南方食物里,也藏在寒冷东北的年轻人奔忙的脚步里;21世纪初的年轻人诚挚地对世界张开怀抱,而更久远的世纪里,历史则成了沙盘,被人拨弄;逃亡的人在离散的痛苦中进入孤岛高墙;而年轻的母亲和孩子一起开始重新理解世界……总之,在寒意渐浓的时刻,这份书单可以提醒我们:我们可以胸怀勇气,试探着,往更前方走去。以下是2022年刀锋图书奖秋季榜单。
非虚构
01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
推荐语
纪录片导演用文字记录的,是这些鄂伦春男女族人每日每夜的酗酒、酗诗、酗猎、酗梦。我们读完就成了他们的乡亲,却又只能目送他们向岁月深处迁徙,把我们晾在终卷之处。
—— 史航

02
《光幻中的论语——十七年电影的导演逻辑》
推荐语
作者聊《烈火中永生》《青春之歌》《革命家庭》能聊得我逐页心许乃至“中心摇摇”,真是至人无浮语。
—— 史航

03
《“天命”如何转移》
推荐语
虽然学术,但是深刻。
—— 许纪霖

04
《寻常百姓家》
推荐语
对历史最负责的态度莫过于认真对待自己的记忆和自己家庭的记忆。
—— 罗新

05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推荐语
一场始于矛盾和极限的思辨,对这个时代的女性理解自身命运、作出人生选择有着极大的现实参考意义。——严飞此书讨论东亚文化背景下,女性生活的种种问题:婚姻、工作、独立、自由、母女等,所有这些都不是空泛的词汇,而是被作为具体生活体验进行讨论。“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女性,定能改写女人的生存策略。”这个对谈对于寻找出路、努力成长的读者都会带来启发和力量。
——陈英

06
《暮色将尽》
推荐语
《暮色将尽》是一部自传,来自英国知名编辑戴安娜·阿西尔。她89岁时写下这本书。一个人、一个女人如何面对她的老之将至、暮色已近,这在今天被很多人视为一个问题,但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并不将这些视为问题,它提供了一个诚实的角度。在这里,衰老不是问题,女性也不是问题,而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由此,一位老年女性的生活慢慢打开,那是生命之河越来越宽阔和平缓,其中,一种如古镜一般越磨越亮的生命力,是属于衰老和年长之人独有的生命力。《暮色将尽》是一部非虚构女性作品,使我们面对晚年有新的认知:年老是我们生命的本来,老去这件事自有它的迷人。
—— 张莉

07
《陶庵回想录》
推荐语
陶亢德曾任《生活》周刊编辑,与林语堂合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与鲁迅有交往,与周作人关系密切,催生、发表、出版老舍的《骆驼祥子》。此书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提供文化出版方面的史料,尽管如此,我也不会改变“它在这方面史料提供上超过《知堂回想录》”这一评价。我最感兴趣的在另一方面。这本书如果改个题目,可以叫《一个人的遭遇》,这个人有能耐、有办法、有机会、有性格、有脾气,有与许多同时代的人相同而只有他详细记录下来的际遇。他把这些遭遇记录下来,实可补历史记载之空白。其中又特别可见绍兴人的性格特色,所谓睚眦必报、不吐不快是也。我很喜欢这部“回想录”的文字,一言以蔽之——有叙述,有描写,无抒情,不矫饰,返璞归真,水落石出。
—— 止庵

08
《左岸之城:旧金山的进步运动,1975—1991》
推荐语
“加利福尼亚州是‘白左之乡’”已经成了刻板印象。东、西海岸的美国人在精神面貌上的差距也足够大、足够有趣。摩天大楼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象征,在旧金山遭到了抵制。这本书很好地探讨了摩天大楼对于现代都市的利弊。表面上是摩天大楼之争,实际上是进步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进步主义阵营中环境保护主义、平民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对于城市规划、建筑遗产、社区文化、多元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妨读读这本书。
—— 陆大鹏

09
《烟影与面纱:走向现代性的无用美学》
推荐语
艺术批评家夏可君从美学角度阐释艺术中的烟、云、影,在与西方的艺术和哲学的对比中,凸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意象和想象力,联系他擅长的康德哲学中的“好似”逻辑,打通了艺术和中西哲学的对话。
—— 祝羽捷

10
《中国大猫:13种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的发现及保护故事》
推荐语
中国是全世界猫科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本书以全景式视角,利用最近的研究方式和数据,介绍了中国所有的大猫。作者吕植是中国保护生物学界的泰斗,她的介绍,会让我们更关注到对大猫的保护。
—— 花蚀

虚构
01
《大医·破晓篇》
推荐语
类型化、历史感、扎实的知识储备,还有对“善”的追求,共同搭建起这部《大医》。马伯庸是讲故事的好手,他找到历史的一个分岔口,借助三位主人公的命运,回应了此刻人们的关切。
—— 硬核读书会

02
《孤岛高墙》
推荐语
当我们把眼光拉得足够远,望向远方和过去身处浪潮之中的人的时候,才有可能更加确切地明白他人所承受的一切远非简单的一两个标签可以概括。这部《孤岛高墙》用看似遥远的话题,让我们置身于无奈的命运之中,以此让我们对陌生的远方有了些许理解。
—— 硬核读书会

03
《亲爱的蜂蜜》
推荐语
通过一个成年男子与一位学龄前小女孩意外萌生的平等友情,真正写出了成长的惆怅。自然而然的柔软比任何悲悯都更有意义。——史航《亲爱的蜂蜜》是笛安最新的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当代年轻人的爱情,或者说,写的是一个失败者的爱情。男主角熊漠北结过两次婚,这是第三次恋爱,而女主角崔莲一也有一次失败的婚姻,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两个在爱情里失败过的人或者说爱的失败者重新遇到爱情、面对爱情的故事。小说引导我们顺着男主角的视角出发,看他如何慢慢通过一个小女孩的引领,在和这个世界、和自己父母之间的关系中得到化解、治愈。正是在打开自我和世界交流的过程中,熊漠北获得了爱的勇气。《亲爱的蜂蜜》是一部动情、动意、动人的作品,是一部温暖的、使我们重拾爱之信心的作品。
—— 张莉

04
《燕食记》
推荐语
此书描述了民国以来大时代变迁中的省港风流、饮食男女,人物个个形象丰满、具有成长性。克制的叙事值得赞美,常令读者于掩卷太息之际,忽忆前情,遂恍然大悟不同代际间的命运交织,又增怅惘。这是尊重读者的好小说。——赵冬梅葛亮的新长篇《燕食记》是关于美食的时空流转。这里有风味佳肴的美好回忆,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深似海、情谊无价;有独属于一个人的一生愧悔,也有独属于一个人的一生无悔。作家深入时间深处、历史深处、情感深处,写出了美味记忆与人情故事之间的辗转纠缠与荡气回肠,也写出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精髓与光泽。小说语言雅正、凝练,以淡笔写浓情,深具留白和冲淡之美,这是当代文学史上关于中华美味的召唤之书,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几代人的心灵史诗。
—— 张莉

05
《浪的景观》
推荐语
《浪的景观》用精确的语言把读者带回到21世纪初——所谓“当世界还年轻的时候”。文本里最难得的是某种我们或许可以称为“世界性”的气质。在当下,它显得尤为珍贵。
—— 硬核读书会

06
《突变》
推荐语
看多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墨西哥年轻作家科门萨尔的《突变》风格鲜明,令人耳目一新。中年律师拉蒙事业有成,却因癌症失去舌头;妻子卡梅拉每天与丈夫争吵,但他无法回嘴;两个青春期的子女不得不面对新情况,分别陷于暴饮暴食和自慰;生活一地鸡毛……每个人身体或者精神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癌症,或者说疾病,成了小说的“隐含主角”。作者对人物情绪状况的描述直截了当,为小说增添了一种喜剧效果。小说没有通常讲述绝症、疾病主题时的多愁善感,令人笑过之后,对人物充满了同情。
—— 陈英

07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那么烂》
推荐语
作者在玩弄结构和角度的乐趣,我们作为读者也都能get到。
—— 史航

08
《起初·纪年》
推荐语
不拘沧桑也不惧沧桑,汉朝未必是汉朝,而王朔就是王朔。历史残酷就残酷在这里——一群人拿个小棍,拨弄着沙盘,就决定了十几年的烽火遍地、亲人离散,正所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打着地铺开作战会议的那群人,一觉醒来,才惊觉,这睡的哪里是地板,分明是睡在大雪地上了,就像《红楼梦》里曹雪芹写的那样——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王朔在这本书里想讲的无非是两件事:这场大雪是怎么下起来的?这个局是怎么散的?起初,汉武帝刘彻像诺亚方舟上的诺亚一般,想带着大家一起走,但这船有裂缝,咕咚咚往里灌着水,哗啦啦往下掉着人。——史航第一,这是一本特别沉得住气的作品——假如只看过王朔的一些视频,或只读过他的部分早期作品,也许不大理解这个人怎么会沉得住气,他真的是特别沉得住气,花了十几年写了这部巨著。第二,这是一本沉得住气然而活力四射的作品——假如你读过他较多作品,就会明白王朔毕竟是王朔,他很有学养(为写这书他把相关古籍都读遍了、吃透了),但他不是学究,他笔下照样才华横溢,充满奇思妙想。第三,王朔的早期作品的确起到了某种历史使命的作用,这历史使命过去了,王朔的创作却不仅没完结,还有自己的高峰——“俗话说‘江郎才尽’——我这份才也许尽了,可我别的才又来了。”
—— 止庵

09
《隐武者》
推荐语
比《拳》要更为好。《隐武者》难写的,主要是“隐”——“隐”需要环境,让“武”存在于环境中不尴尬。此外,当今武侠作者往往陷入和文笔的搏杀纠缠中,似乎光在文笔上就耗尽了大半力气。何大草先生在这上面显得游刃有余。
—— 六神磊磊

10
《一团坚冰》
推荐语
“东北小说”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一团坚冰》延续了凌厉、坚硬的“东北气质”,并且出色地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了群像。时代、人物、情绪,在杨知寒的文字里有恰到好处的平衡。
—— 硬核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