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柜网 - 图书柜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书店营销 | 图书视点 | 图书资讯 | 文化人物 | 新书榜单 | 新闻透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书店营销 > 四川省政协委员何光伦:建议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
F.biz | 商业搜索

四川省政协委员何光伦:建议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

信息来源:b-k.com.cn   时间: 2022-12-24  浏览次数:11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巴蜀同盆地,川渝一家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成渝两地市民共同关注的热词。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而成渝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基础。

  四川省政协委员、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

  在四川省图书馆借书未来能否在重庆市图书馆归还呢?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1月31日,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建议,从法律、政策、机制、经费四个方面做足保障,做到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真融合、深融合。

  缘起

  促进成渝图书馆通借通还

  2021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1〕2号),明确提出2021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率先在重庆市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实现读者信息馆际互认和图书通借通还,并逐步推广到川渝两地其他公共图书馆,市民凭个人社保卡或身份证在两地公共图书馆享受阅读服务”目标。

  但要实现高质量完成这一战略目标,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首先,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分属四川省、重庆市、成都市文旅部门主管,虽然三馆有紧密的业务联系、项目合作、人员沟通,但尚未建立高效的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融合服务管理机制,缺少项目联合推动实施机构或联席会议,在项目推进的人、财、物保障方面力度不足。

  此外,文件目标是为建成整个成渝地区经济圈公共图书馆融合服务,解决两地区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但四川省206个公共图书馆、重庆市43个公共图书馆尚未完全实现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服务整合,管理机制、业务规则、系统平台存在差异。

  问题

  公共图书馆经费人才不足

  何光伦介绍,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均不一样,形成了异构系统的数据孤岛,读者、文献数字阅读与各类读者活动无法共享。而四川其他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系统多达十余种,均由当地财政支持,自行建设实施。这样既造成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下、读者借阅不便,又不能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2020年,四川省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制定并签署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框架协议》,拟在联合编目、读者互认、通借通还、资源共享、人才培训、讲座展览、文创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同年,四川省图书馆与成都市图书馆已经通过技术攻关,推出了“跨异构系统”的融合平台,实现了两馆读者身份互认、社保卡与身份证互认,借阅权限增加,通借通还以及数字资源的服务共享,为实现全川服务一体化、与重庆市实现双城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在目前,川渝两地特别是四川的公共图书馆经费普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研究人员缺乏,严重制约了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读者互认、通借通还、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目标的实现。

  建议

  法律政策机制经费有保障

  为了推动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何光伦建议从法律、政策、机制、经费等四个维度给予保障。

  他建议加快推动修订《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推动以四川省图书馆为龙头的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服务融合、整合进程。于此同时,尽快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图书馆融合服务指导意见》,为两地公共图书馆实施融合服务提供政策文件支撑。

  此外,何光伦建议由两地文旅主管部门牵头,相关政府部门参与,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联席会议机制,并且将融合服务工作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目标考核体系,此外,成渝两地还应该共同立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以项目带动工作落地实施。

  何光伦还建议,依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及《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加大对四川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尤其是对四川省图书馆的投入,充分发挥四川省图书馆作为行业指导中心、协作协调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的作用,推动建立“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融合服务的平台”,提高服务效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图书柜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