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探讨996,未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张凌云说。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创始人,他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将全面取代人类从事基础性劳动;作为一家文化企业创始人,他又相信人的创造力是无可取代的,人未来主要从事创意创作。
如同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所说:“我学习战争和政治,是为了让我的儿子能够学习工业和商业,以便我的孙子学习文学和艺术。”
大势所趋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由掌阅连续五年独家冠名的“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节目播出期间,观众可以在掌阅APP上限时免费领取入围的40本图书,传统出版和数字阅读已经无缝对接。
根据第三方机构比达咨询的数据,掌阅是用户渗透率最高的阅读APP,去年底达到60.1%,也是日活唯一突破两千万的。它的数亿用户已经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阅读平台,掌阅一直希望能“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这是他们连续五年赞助“中国好书”盛典的原因。
张凌云也连续五年参加了盛典,他看到白岩松白发渐满头,找到自己喜爱的《雪域长歌》《试飞英雄》,也见证了数字阅读的习惯养成。
一个人身上存在多种可能,但人生必须抉择,只能走一条路。即使存在平行宇宙,这个时空里也只能活在当下。阅读的奇妙就在于,既能让人进入多时空得到精神愉悦,又能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影响当下。
不过,阅读总是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印刷术发明才使得书籍能够传播,现代教育推广才让大众有了阅读能力,而直到移动互联网普及,才可以无时无处阅读。
《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目前这个市场规模已达到254.5亿元,大众阅读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掌阅数据分析,北京读者爱看《红楼梦》《围城》等经典文学,上海读者喜欢《火神》等悬疑类小说,广州和上海读者对《财务自由之路》等书的关注度超过北京。
▲张凌云
数字阅读丰富而多元,十年前难以想象。从用户数量上来说,一方面是随着网民基数扩大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是“电子一代”已经崛起。
根据掌阅统计,去年00后用户在其平台上占比达到28%,超过80后成为第二大阅读群体。目前,00后和90后用户一共占比69%,已经成为数字阅读的绝对主力。
从用户体验上来说,今天数字阅读提供的内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出十年前。尤其是移动支付深入人心后,内容付费从2016年后成为创业风口。
在阅读领域,除了掌阅,还有阅文集团、阿里文学、百度文学等。竞争呈现白热化,也使得数字阅读品质和影响力节节升高。从2015年的《琅琊榜》到现下的《都挺好》,近几年热播剧大多来自网络文学改编。
前不久发布的2018年国民阅读调查中,已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大众已经开始主动拥抱变化。今年“中国好书”盛典也首次增设了“网络文学奖”。
固执先行
在2016年内容付费成为风口之前,掌阅在这个赛道上已经做7年。
“创业前一定要积累到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张凌云的积累是成湘均、王良和刘伟平。2008年夏天,四个理工男怀揣着创业梦想凑到了一起。
虽然当时还处在2G时代,但他们已经意识到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潜力,于是决定依托手机创业,并在音乐、视频、游戏、阅读四个方向中选中了最冷门的阅读。
现任掌阅科技董事长、CEO成湘均是一个“书虫”,但小时候在湖南大山里能读到的书有限,一本《三国演义》他读了五六遍。上大学后,他就到处找书、拼命地阅读。
于是他最先提出做阅读,并得到了其他三个小伙伴的认同,因为阅读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中国人把孔子当做文化象征,英国人把莎士比亚当做最伟大的公民。
他们对阅读是真爱。在后海的一家酒吧大话创业激情,成湘均借着酒劲冲上舞台唱了一首《飞得更高》,下台后四个人抱成一团。
▲成湘均
此后十一年风云变化,“飞起来的猪”都换了好几拨,许多明星公司都没落甚至消亡了,创业团队没有钱、没有知名度的掌阅却在潮起潮落中一直活得坚挺。
他们把自己的成功总结为两件事: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
“正确的事”是“做全球最专业的阅读平台,让阅读无处不在”。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呢?成湘均曾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分享过秘籍:企业文化建设。
“这就好像我们在大海里面航行,前面始终有一个灯塔。它可以保证我们每一个人在犯错误的时候可以无条件、无障碍地去纠正问题。这是一个团队的自我修复和进化能力。”
正因为如此,掌阅上线仅一年,就凭借广告少页面整洁、3D模拟书架、加书签标注等优质体验,用户数量突破千万。
但花钱买版权,却作免费阅读,掌阅五百万的启动资金一年后就只剩下了一万块。他们面临两个选择:做容易的免费阅读加广告,还是艰难的正版付费阅读。
企业文化让掌阅只能选择难的路。结果尝试的第一天,用户就流失了95%,只收到了300块钱和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
但秉持“一事扎根,胜于百事漂浮”的专注精神,掌阅拼命寻找各种差异、提高用户体验,进行了仿真翻页、护眼模式等百余项创新。
用户发现用掌阅不伤眼,付费其实也不贵,因此又开始回流。阅文引入腾讯资本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掌阅从2012年起就开始盈利。
移动大潮来临后,资本也相继找到掌阅,但是直到2017年9月在A股上市前,掌阅增资8次,却只对外融过一次资。时至今日,在BAT逐鹿的江湖,他们还是独树一帜的奇葩。
掌阅上市,四位创始人收益增值数百倍,成为亿万富翁。
不过,王良回忆公司上市过会当天,中介公司代表非常兴奋地恭喜他们成为“富豪”,但四个人却没什么反应。王良的第一想法是:“今天结束了没有?我要回公司。”
“我们的成就感不是把公司做到多大市值,而是能够用阅读影响多少人。这是掌阅的驱动力,能从事这样的事业,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张凌云说。
精品战略
巨头林立中,掌阅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靠自己活下来还能生长,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护城河:精品内容。
版权是数字阅读平台的内容壁垒和核心竞争力之一,掌阅一出生就坚持做正版。“正版不仅是商业模式,更是商业底线。”张凌云说。
2012年底,他甚至停下正常业务,专门组织团队搭建起一个内容版权管理系统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保证海量内容版权不出问题,还方便合作伙伴进行随时监督。
目前,掌阅已经与国内国际600余家优质版权方合作,储备了50余万册优质数字图书。2017年7月,掌阅斥资百万独家上线《围城》,这是该书出版70年来首次授权电子版。
他们沉淀的精神粮食还包括《百年孤独》《活着》《平凡的世界》《金庸全集》、张爱玲作品全集、三毛作品全集等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